4.6/5 - (11票)

新中国成立后,开始研究水稻插秧机。第一台选育的水稻根插式水稻插秧机,因缺乏配套技术、综合效率低等原因未能推广,但也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。1967年,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东风-2S型自走式水稻机动插秧机通过鉴定并投入生产,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拥有水稻插秧机的国家之一。此后,随着国家对衣的投入增加,水稻栽培的机械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。到1976年,全国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已达10万余台,水稻机械插秧面积约35万hm2,占稻作面积的1.1%,水稻插秧机械化对促进水稻插秧起到了显著的作用。
20世纪80年代,由于农村政策的调整,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土地分户经营,生产地块小而分散,农村经济处于起步阶段,国家减少了对农机的投入,衣机的经济实力,这些因素制约了水稻插秧机械化发展,使水稻机械插秧水平降至最低点,全国机插面积不足18万hm2,仅占全国稻作面积的0.5%。

20世纪90年代,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,农村劳动力逐渐向二、三产业转移,人们对机械化的需求十分迫切。国家开始重视对农业的投入,稻谷价格也大幅提高,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,一村的集约化经营开始实施,中国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。同时,中国开始研究和推广水稻直播机械化技术。到1995年,全国水稻机械和机械化直播面积已达70万hm2,机械化程度提高到2.3%,达到历史最高水平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,发展潜力很大。
中国水稻插秧机研究了近50年,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仅为3.96%。日本的自然条件和衣生产特点与我国相似。基于我国插秧机的研究,日本用了20多年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。因此,研究日本插秧机的历史和现状。对探讨我国水稻插秧机械的发展道路,开发水稻插秧机械具有重要的意义。